入职阿里4个月了,真的每天都在拧螺丝?
【感悟分享】老铁们,这是一篇真实的心路历程。
四年前半的Android开发经验,经过两个月的备战,面试了二十多家公司,最终成功入职阿里巴巴。在入职之前,我对自己充满期待,毕竟阿里是众多技术人的梦想之地。但我深知,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入职前,我曾独立负责项目,为了赢得项目优先权,亲自前往OPPO、VIVO总部洽谈。那些日子,我磨练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学会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足。社会的残酷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这个世界立足。我渴望加入阿里,与更多的技术大牛交流,共同学习进步。
入职这四个月以来,我经历了N场入职培训,参与了一个从零开始的App项目。虽然过程中有过加班到凌晨的艰辛,但现在步入了正轨,每天都能按时下班。这个过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顺利,也没有传闻中的那么艰难。真实的体验是: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与之前的小公司相比,阿里的技术氛围更加浓厚。虽然之前的技术手段在这里有些行不通,需要适应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这正是我期待的学习机会。公司的培训体系也让我受益匪浅,各种大佬的分享让我收获颇丰。
大公司的协作与中小公司有所不同。涉及多个团队合作时,沟通成本相对较高,有时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区别,而是任何组织在扩大规模后都会面临的问题。
关于“拧螺丝”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拧螺丝并不代表没有成长性。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在工作中获得个人成长,是否能在离开公司后带走有价值的经验和技能。在阿里,我参与了项目的每个版本的需求评审,能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得到采纳。这就是我在阿里的成长,这就是我眼中的“不拧螺丝”。
入职阿里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过程。我会珍惜这里的每一刻,努力提升自己,与大家一起进步。在编程之前,先制定技术方案已成为一种盛行的做法。尽管这种做法在初时可能会被视为浪费时间,但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提高效率和代码质量的关键步骤。就像我,虽然最初对此也不习惯,觉得不如直接编码来得爽快,但坚持几次后,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价值。
在开发过程中,如果没有前期的方案打磨,很容易陷入需求混乱、方案不可行的困境。这种中途返工的情况,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引发产品测试、运营等方面的风险。当你的代码回归需求时,可能会发现原本配合你的团队成员已经没有排期了,这种风险是巨大的。
在技术选型方面,我们面临着一些瓶颈和挑战。有些库需要上报审批才能使用,可能限制了我们对竞品库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投入更多时间去学习、了解。而使用集团中间件时,跨团队协作问题更是锻炼我们的沟通协调能力的一大机会。
我们的开发质量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从基础的命名规则到代码执行效率,再到代码调用频率,都有相应的监控。当出现问题时,我们会根据问题的紧急程度进行分发并处理。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我们技术内功的修炼过程。
完成开发后,我们有多种测试链路进行质量保障。虽然我们的项目尚未达到单元测试级别,但我们依然会进行黑盒跑用例以确保质量。上线前,我们还有代码扫描、质量检查等环节,这些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完成,也可以根据项目特点进行自定义配置。
如果你感觉你的工作能让你有所成长、有所收获,那么你就不是在简单地“拧螺丝”。如果你负责的工作范围不小,但总是重复且无法展示你的价值,那么可能你就真的只是在“拧螺丝”。
自从我加入这个团队后,初时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军训”,但现在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工作节奏。每天晚上,我都会找出一个小时去打乒乓球健身,也结识了很多球友,加入了他们的战队。我希望我能够一直保持初心,对技术保持敬畏,对生活保持热爱。
无论是编程、健身还是生活,我都会跟随自己的心、追逐自己的梦想。我是酱爆大头菜,一个永远在学习、永远在成长的开发者。
文章从网络整理,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账请注明【蓑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