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新技术
身为技术探索者的我,常常感到自己仿佛在知识的海洋中盲目漂流。我家中的藏书丰富多样,从流行的React Native到新兴的Flutter,从Go语言到Erlang,再到传统的c++,以及JavaScript和CSS等,这些书籍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我去探索。
我常常陷入困惑。尽管我热衷于学习这些新技术,却发现自己连主流的Python语言都未能精通。这些纷繁复杂的技术书籍,它们在我生活中似乎并未发挥实际作用。就像看到一篇文章中描述的那样,Go语言成为趋势,Erlang的稳定性无人能敌,c++无法被替代等等,我都有所研究,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用它们编写出实际应用的代码。
相信许多技术同行也有类似的体验。学习新技术的初衷是好的,它总比不思进取要好,但结果却不一定如愿。有时候,我们学习新技术可能只是盲目跟风,而忽略了它们是否真的有用。这种盲目学习会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
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做一些看似明智却实则无谓的决策。比如为了追求高性能而购买昂贵的手机,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普通手机的性能已经足够满足需求。在学习技术时,我们也应该明确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盲目追求新技术。毕竟,只有深入研究透彻的新技术才能在未来发挥作用。否则,那些基础更扎实的人很快就能超越我们。
我认为在学习新技术之前,我们需要进行自我审视。明确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在未来3-5年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以这些需求为导向来学习新技术。例如,如果主要工作是Python开发,那么就应该围绕Python的高级特性和工程设计思想来学习。我们还需要积累项目经验,选择side project进行实践,并参考优秀的开源框架。除了Python本身的学习,我们还需要深入理解web原理、算法、数据结构、并发和异步知识等基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阅读一些方法论书籍,形成自己的编码和改进体系。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避免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盲目追求新技术、重复性工作、缺乏创新等陷阱。学习应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跟风。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自己的方向上,用少量的时间来关注新技术,了解他们的应用领域和简单实现。在项目的选型上也应该以需求为重心原则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需要渐进式改变技术路线而不是突然跳跃到非常底层的知识领域或者操作系统平台切换等。我们可以借鉴一位行业专家的观点:“如果一家餐厅几十年的口味都不变肯定会面临关门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在坚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新技术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组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环境挑战。微信,那个我们每天与之相伴的社交应用,一直在静默中更新迭代,增添着微小的功能。那些坚持不变的人或产品,其实正在以难以察觉的方式改变着。就像微信的这些微小更新,几乎让人难以察觉,但它们却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我们的使用体验。每一次新功能发现,就像一次寻宝,带来无尽的惊喜。久而久之,这些隐藏的功能仿佛原本就存在,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操作系统的学习,不必急于攻克每一个知识点。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多线程时,不妨先探索其消耗问题,了解锁机制和信号量的运作。无需贪多求全,一步一步来,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我们常常高估短期能力而低估长期能力,这是我们的思维和眼光的局限。学习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逐步突破。
学习,是一个讲究方法的过程。盲目的努力只会让人疲惫不堪。有些看上去努力的学生,可能因为方法不当而成绩平平。智商固然重要,但方法更为关键。那些看似轻松应对高考,甚至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背后可能有着高效的学习方法。
万维钢关于学习的话题引人深思。他的观点中,学习应当循序渐进、逃离舒适区、进行重复的基础训练。但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否则,学到的知识只是过眼云烟,难以真正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感谢作者的精彩论述,我们欢迎转载此文,但请尊重版权,未经作者同意请保留此段声明,并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链接。对于任何侵权行为,作者和博客园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文章从网络整理,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账请注明【蓑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