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程序猿的文化的样子
在我国大陆的软件行业,软件开发人员通常被划分为初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和项目经理等角色。他们的年龄大多在20至40岁之间,其中20至30岁的程序员占据了总人数的绝大多数,大约超过一半。他们的收入水平属于国内中等偏上水平,且普遍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这些软件开发人员大多数是无神论者,主要来自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由于大陆大学的职业教育特点,其他专业的学生很难进入这一领域,因此男性比例较高。他们在分析问题和思考时,深受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倾向于使用二分法。他们的职业习惯也使他们成为了实用主义和完美主义的追求者。
由于大学教育的职业导向性,这些软件开发人员普遍更重视实际应用而非学术研究,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其直接后果是,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但难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创新。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毕业生,他们普遍反映与软件开发人员的沟通存在障碍。即使对于那些具有某项技能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如果没有实际项目经验,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自学,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雇主在招聘时,往往更看重实践项目经验而非理论知识。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所带来的结果。
目前,我国的程序员数量庞大,但在计算机基础理论方面并无显著贡献。在计算机软件的主流产品中,没有一个是国产的,甚至在构建产品之上的流行架构中也没有体现出我国程序员的作用。他们主要从事系统集成类开发、外包开发和测试等工作,“学术性”的研究职位相对较少。这意味着虽然有一定的入门门槛,但在入门后的短时间内(1-3年)就可能达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难以找到其他发展路径或再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他们的作业更多的是一种他们戏称的“体力劳动”的简单代码开发。由于有经验的年轻人在这方面更具优势,导致这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也使得程序员成为了预期寿命较短的行业之一。而几乎所有的软件企业对员工技能的更新投入都极低,因为可以很容易地招聘到具有特定技能的人。
在这种背景下,程序员中广泛存在的“30岁”或“35岁”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在疲劳的工作、作业压力以及对未来的焦虑的联合作用下,我国程序员们普遍表现出轻度抑郁的症状。
我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各种思想经过上千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已经难以明确区分。我国程序员根植于同一教育体系中,因此在文明思维上非常相似:都是无神论者;在表达情感时倾向于直接、婉转、内控的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组织归属感,采用协调、和谐的心境,时常体现出中庸、折衷的性格。他们在集体中尽量采取顺应集体的态度,不愿在集体中突显自己的地位。他们倾向于相信命运,喜欢用二分法做出判断,系统逻辑是非此即彼。在行为方式上,他们表现出谦虚、稳重、抑制的特点,甚至稍有退缩。
这种文明的另一方面使他们在坚持自己的观念上具有极强的耐心。加上对组织程序、规则的练习少且不重视,当观念受到反对时,他们可能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激烈的不合作情绪。保留意见的同时保留了实力,更激烈的可能会想办法离开团队。但在表面上,他们不会表现出激烈的情绪,甚至有时会让反对者感到他们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善解人意的态度。当遇到不合作造成的困难时,原因可能令人费解。不要被其表象所迷惑,这是儒家“耻感”文明的特征:维护自己的体面,给别人留面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意对方的观念。中国程序员的传统思维与软件开发挑战的深度解读
一直以来,中国的程序员群体展现出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但在面对项目规划和团队协作时,却常常遭遇困境。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与中国文化中的一些内敛特质以及传统处理问题的“制衡”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面对技术难题时,中国程序员往往能够凭借个人的技能突破重围。当项目走向复杂,需要超越技能层面,涉及到规划、团队协作时,这种内敛的特征常常会让团队成员在关键时刻选择避免直接的内部竞争或冲突。程序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代码和逻辑,更是他们的一部分自我延伸。批评他们的程序,就如同批评他们自己,会遭到强烈的反弹。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耻感”成为程序员间交流的一大障碍。为了避免伤害同伴的“体面”,即便是在项目组内,也很难进行坦率的评价和竞赛。这导致一些重要的软件工程方法,如代码审查、内部评估等难以有效实施。在需要深入探讨和研讨的会议上,中国程序员往往表现得较为沉默,更倾向于倾听而非主动发言。
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观念也影响着程序员的职业发展观念。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后,应当进入管理层。这使得许多程序员努力工作的初衷并非出于对技术的热爱,而是为了有一天能晋升到管理位置。这种心态导致许多程序员缺乏持久的热情和对技术的深度钻研。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程序员的平均从业时间仅为4年,而美国则为14年。这种差异背后反映的是两国程序员对职业发展的不同追求和心态。
长时间的教育使得这些传统观念在中国程序员心中更加根深蒂固。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与作业外的人交往时表现得较为内向,自尊心强,认为自己优于对方。在交流中常常避免谈及真实的作业内容,对批评的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夸大其词,不愿从事与计算机无关的工作。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的软件开发界也在逐渐适应和转变。面对新的技能挑战和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国程序员也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策略。在软件研发中,团队的协作和持续学习变得尤为重要。只有真正热爱技术、愿意持续学习、与团队紧密协作的程序员,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中立足。
为了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和软件质量,我们需要引导程序员们更加开放、坦诚地交流,学会接受批评和建设性的反馈。也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技术实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从网络整理,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账请注明【蓑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