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做」敏捷还是正在「变得」敏捷?_1
随着敏捷方法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它已经成为团队级别最为有效的指导原则之一。越来越多的软件和IT团队都在积极采用敏捷理念,但是如何真正变得敏捷,走出仅仅执行敏捷仪式的误区,是每一个团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自23年前那批有影响力的软件从业者发布《敏捷宣言》以来,敏捷开发实践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法。如今,敏捷不仅是软件开发团队的利器,更是领导原则和方向指引,为转型举措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这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敏捷的学习和实施已经成为现代软件驱动型组织中的日常标配。如何让自己的团队变得真正敏捷,而不仅仅是按部就班执行敏捷仪式,是软件领导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施敏捷并不意味着就真正敏捷了。敏捷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或方法,更是一种注重团队思维方式和文化的态度。《敏捷宣言》的合著者Alistair Cockburn强调:“敏捷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有界限的技术。”
尽管宣言的核心原则是“个体和交互高于流程和工具”,但在实践中,许多促进敏捷的软件工具往往成为流程本身的替代品。过于庞大的团队和过长的冲刺计划可能导致沟通困难,原本用于提升效率和监控进度的工具反而变成团队的负担。真正的敏捷团队不仅仅是在形式上过一遍敏捷的流程,而是深入理解和积极应用敏捷的精神。
为了帮助团队更好地实施敏捷,我们根据众多敏捷驱动的项目经验,总结出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持续不懈地管理业务目标,而不是任务。好的团队会不断挑战自己,回答每一个功能请求和用户故事背后的业务目标。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推动团队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确保工具或技术服务于业务目标。
原则二:工具和流程应该促进交互,而不是阻碍。工具是手段,应该服务于团队的交互和流程。成熟的流程不依赖于特定的工具,而是可以根据业务目标合理选择和使用工具。
原则三:关注“What”,而不是“How”。在敏捷背景下,团队应该关注实现业务目标的内容(What),而不是如何实现(How)。MVP(最小可行产品)的概念是敏捷方法论的基础,但每个团队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目标可能不同,因此需要关注适合自身业务目标的“What”。
运用敏捷的方法和工具,应该作为实现目标的桥梁,而非终点本身。真正的敏捷源于团队和个人对敏捷理念的内化,并由此催生出积极的工作态度、变革行为和高效方法。从纸面上的敏捷承诺到将其真正融入企业文化,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整个团队的持续奋斗和勇敢尝试。敏捷的核心在于团队成员的积极响应精神,他们不断学习、持续改进,从而推动团队效率和过程质量的飞跃。我们不仅要学习敏捷的理念和原则,更要将这些原则融入日常工作中,实现真正的“敏捷化”。
在这个过程中,敏捷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且充满挑战的道路。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敏捷实践者还是初涉敏捷的新手,都能在日常工作中挖掘到更深层次的价值和内涵。我们将通过学习敏捷的真谛,逐步实现从“实践敏捷”到“变得敏捷”的华丽转身。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充满活力和创新的,需要我们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让我们共同迈向敏捷的旅程,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
文章从网络整理,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账请注明【蓑衣网】